大运河文化IP远航 杭州形象借船出海 流动的文化 活着的历史

大运河文化IP远航 杭州形象借船出海 流动的文化 活着的历史

发布日期:2018-02-21来源:杭州日报

  结束了一月的希腊巡演后,由国家文化基金扶持的《遇见大运河》第一阶段全球巡演也完美落幕后,近日,在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我们圆桌会》的演播厅里,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因为它而共聚一“桌”。他们对话、讨论、碰撞,来解读一出中国舞剧背后的文化现象,他们认为,跳出杭州看杭州,跳出世界看世界,这才是文化走出去该有的态度。

    “三年前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遇见大运河》来到我的母校湖州师范学院。演出结束之后,我冲上舞台,向崔巍导演深深鞠躬。”在学生代表王伟东眼里,一部高雅艺术精品,能让人屏息、静止并全心投入,用厚重的文化涤荡心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志华所感知的《遇见大运河》则更接地气,没有观赏门槛,没有居高临下,而用最接地气的视角将大家带入一条历史长河的变迁。“作为《遇见大运河》的第一批群众观众,我当时看完潸然泪下,其教育意义胜过千言万语。”

    对于世界而言,这种艺术语言的灵魂显然是相通的。当《遇见大运河》走进希腊寰宇文化中心,为什么希腊人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远道而来的《中希时报》总编辑杨少波也深有感触,一部以水为魂的艺术作品对于伴水而生的希腊人而言,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这时候,所谓的文化壁垒与国别界限就已经消失了。

    “游子、海外、流浪、背井离乡,看着《遇见大运河》,联想到这些关键词,我重新意识到了人、水与故乡有着一种无法分割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出舞剧,让离乡十多年的杨少波来到杭州,看一眼这条在故土流淌着的大运河。

    正如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所言,“不论50年后还是百年之后回望,《遇见大运河》仍是一部不朽之作”,它是物质的、生命的、艺术的,传史、传情又传理,其生命力在于对全世界传递出了现代中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开放姿态。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袁亚春指出,大运河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文化大IP,已成为中国文化开放、交流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文化终执牛耳。”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辑方益波感慨道,杭州在所有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先人一步。“有了《遇见大运河》这样的文化大IP,城市不过是借船出海。”在他看来《遇见大运河》已经上升到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使命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