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相交”的大运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历久弥新

“十字相交”的大运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2021-11-21来源:新华日报

高质量推进长江文化

与大运河文化的融合发展





     浩荡东去的长江水与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在中国版图上“十字相交”,“一横”“一纵”共同织就了如今江苏的繁华。大运河和长江,它们在性质上,一是人工运河,一是自然巨流;在走向上,一条是南北走向,串联起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乃至海洋,彻底改变了中国自然大河多呈东西走向各自互不关联的格局,实现了“改天换地”的创造;一条呈东西走向,有众多支流伸向广大腹地,还通过灵渠沟通珠江水系,涉及南海区域;在宏观地域上,大运河地处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总体上水势较为平缓,串联了如燕赵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 江淮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区,呈现出中国南北文化差异。而长江横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许多河段落差巨大,水势湍急,形成不同河段的异质性文化,如青藏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呈现出中国东西文化差异。可以认为,大运河地处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达地区;而长江上游地处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相对边缘区,下游则地处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区,其文化时空纵深度更加广阔,对比更加显著。

  大运河和长江在文化地位上都具有世界性身份。大运河相对年轻,更具有对原先地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整合性,文化特质上更加成熟细腻精致;长江十分古老,更具有文化上的原创、独立和渐进性,文化特质上更加深厚绵长壮阔。大运河沿线的世界遗产除运河本身之外,多在著名古都或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洛阳、扬州、杭州等之中,以宫殿、长城、园林、丝路遗产等为主;而长江一线的世界遗产偏重于民族、宗教、村落、农业等,展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化禀赋、文化风格、文化气质。

  在历史上,大运河更具有政治性,而长江则更具有经济性、民生性。大运河更多强调的是其文化的地位,而长江则承担着中国经济脊梁的重任。大运河因为有长江的联动而具有更重要经济地位,长江也因为有大运河的连接而更多参与到国家政治中心的活动中。大运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在江苏“十”字交汇,这是江苏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建设中都拥有崇高地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