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致富河”也是“幸福河”,苏州古运河展新风貌

是“致富河”也是“幸福河”,苏州古运河展新风貌

发布日期:2022-01-12来源:看苏州

近年来,围绕将大运河两岸建成“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这一目标,苏州做好“水文章”:生态治理创造“幸福河”,农文旅融合再创“富裕河”,留住乡愁汇成“文脉河”……

  在苏州各地、各部门联手共推下,运河文化融入民众生活,运河造福于民的图景正在生动展开。

  “工业秀带”变“风光秀带”

  生态治理创造“幸福河”

  “终于‘开门见水’了!”家住吴江平望镇的张惠英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里,从前的运浦湾码头众多、作坊林立,无法行至河边欣赏太浦河壮阔美景,“如今,太浦河河水肉眼可见的清澈,和家人漫步河边,享受着不可多得的惬意时光,内心也觉得幸福感满满。”

  走进苏州吴江区平望镇的运浦湾片区,只见河里船来船往,景象繁忙;岸边碧草如茵,临河立着几栋现代气息的玻璃房。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几位年轻人正在直播销售平望特色产品——辣酱。

  吴江区平望镇“三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吴超告诉记者,“三年前,脚下的这片绿色廊道还是码头和加工作坊,居民和太浦河之间隔着密密麻麻的‘散乱污’企业,临河却不见河,水葫芦在河道上滋生漫布,环境污染严重。”

  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实施,大运河苏州段开展集中整治。一边拆、一边修,在吴江平望镇,一场轰轰烈烈的太浦河整治持续了近三年,并交上了一张超前的“绿色答卷”:三年来,太浦河沿线整治任务进度已超过80%,完成了238家整治任务。累计拆除建筑26.91万平方米,平整地块67.28万平方米,拆解驱离住家船207只。

  如今,在京杭大运河和太浦河的交汇处,昔日的“工业锈带”运浦湾,如今绿色蝶变,成了十里“风光秀带”。河流、船舶、现代工业风的建筑相互映衬,水域、草坪、步道以及综合休闲区入眼皆风景。改造后的运浦湾,运河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自今年5月26号开放以来,不少居民、游客纷纷前来游玩打卡。前不久,还吸引了一批长三角地区的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朱远舫和我们感叹,“这里的自然景色非常好,能感受到苏州在古运河保护上花了大力气,也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定格运浦湾的美景,把这里的生态风光带到更多人的眼前。”

  擘画苏州运河新图景,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河”。以绿为底的生态示范画卷正在古运河畔,渐次铺开。

  “田园经济”绘制“新蓝图”

  农文旅融合再创“致富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古往今来,运河都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苏州在实现百姓富裕上也给出了自己的特色答卷。

  在苏州运河畔的望亭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林莓莓农场”,70亩的农场,有近40亩都被草莓承包。还未走近,就能闻到浓烈的果香,空气中都氤氲着满满的甜蜜。每到周末,这里就会迎来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体验一把“乡村乐”!

  农场创始人林亚萍凭借创新的种植方式和电商化的运维模式,不断拓展自己的“农业版图”,当年的草莓基地拓展成了70亩集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场。“每到周末我们会开展一两场亲子农业研学活动,高峰的时候,会有几百人次参与。”林亚萍告诉记者,相比起刚开始,这两年每年的营业额大约都在80万左右,增加了近30%。

  “2008年我刚来望亭镇的时候,远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环境。现在的望亭,不仅风景美,也越来越热闹了!” 据了解,依托“稻香小镇”建设,望亭活用运河资源,已逐步形成了集农业、休闲、生态、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描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田园新蓝图”。

  依托于运河文化和独特的稻香风光,身处于望亭镇的迎湖村迎来了蝶变。如今的迎湖村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区,乡村旅游“带热”了农家乐和民宿,也带火热了运河沿岸的百姓生活。

  截至目前,迎湖村农家乐就有15家,年营业额近3000万元。民宿也摇身一变,发展成了集客房 + 书店 + 茶空间 + 摄影的艺术文化空间,是游客休闲度假、生日Party、轰趴、团建、放空身心的最佳场所……

  村强民富,景美人和,周围的乡亲们也因此得益。2020年,迎湖村村民人均收入就达到了4.1万元。

  乡村旅游“带热”了农家乐和民宿,农文旅融合也真正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望亭人也通过对运河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合理开发,让这条河流重新“活”了起来。

  历史遗存空间重现价值

  留住乡愁的“文脉河”

  运河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也是星光璀璨的文明长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如何留住运河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苏州给出的答案是:加强对原有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借助现代造景技术,让新、老景观共同作用形成新的特色,延续古城、古镇的历史与文脉!

  视线转向大运河另一岸,素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的浒墅关,也正在悄悄发生改变。如今的“浒关大码头”,塔吊挥舞、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碌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老镇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在蚕里街区对面的小街上,土生土长的沈斌英开了家服装加工店。58岁的她回忆儿时记忆里的大运河,其实是“小运河”,“那时候河没有这么宽的。”运河两岸到处是店铺,充满着市井生活气息。“感觉改造规模很大,希望能恢复往日的人气和热闹,也希望能把我们老浒关人对于运河的传统记忆找回来!”沈斌英说。

  “地理空间”以外,苏州对于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还跃升到了“文化空间”。

  “哐哐呛”!循声来到运河边的安德桥下,只见几位大爷正在低头检查自己的表演道具锣、鼓、钹,原来,他们今天要在戏台上表演扬歌。

  这几位大爷是住在平望镇上的倪家兄弟,讲起家乡的变化,他们很是感慨。“改造后,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平日里我们会来运河边散散步,约上戏友唱唱小曲儿,退休生活也变得丰富许多!”倪永生感慨。

  对于很多“老平望人“来说,唱唱扬歌已经成为饭后茶余的一桩乐事,如今平望古镇的改造,保留了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主客共享,让原住民成为旅游中的一部分,也让他们有了新的精神寄托。

  同样欣喜的,还有一群“新平望人”。

  司前街前,90后女孩肖露被“群乐旅社”古老的建筑风貌深深吸引住了。“群乐旅社”是一座始建于 1926年的民国老建筑,如今被打造成了沉浸式剧本杀场景之一“群乐茶馆”。肖露告诉记者,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剧本杀爱好者,“在运河小镇里玩实景剧本杀,是我从未在其他古镇所体验过的,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游客到亲历者,一下拉近了运河与我们年轻人的距离,我们可以更加亲近运河的历史文化”。肖露说。

  在新空间看到新记忆,在旧印象里发现新乡愁。当浒墅关、平望这样历史悠久的“文脉”蜕变成一个个沉浸式的“运河文化承载空间”,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解锁运河文化密码。

  苏州,作为京杭大运河流经江苏的最后一站,千百年来,与大运河水乳交融,相互依存,构建了一幅生生不息的姑苏繁华图。

  未来,苏州将如何将大运河苏州段建设成“最精彩一段”,让千年文脉奔涌不息,让黄金水道再续辉煌?

  苏州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和产业发展处四级主任科员周曼群表示,下一步,苏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