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讲好大运河里的非遗故事

东平县:讲好大运河里的非遗故事

发布日期:2023-07-25来源:大众日报

水脉交织的东平,三千年东原文明博大精深,六百年运河文化璀璨夺目。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东平湖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多元共融的东原文明,诞生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运河文化与地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愈加重视。如何挖掘、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更好地发挥其在新时代的独特价值?东平县作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东平不断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活化非遗,活态传习,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让运河文化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奔涌向前。

深挖内涵,唤醒运河千年记忆

大运河东平段全长43公里,沿线闸坝、渡口及周边文化遗迹8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点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13处,市级24处。特别是东平湖、戴村坝、古州城,安山闸、戴庙闸,对于研究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运河之心”戴村坝被誉为“中国第一坝”,是大汶河与大清河分流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运河水柜”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是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是国家南水北调调蓄枢纽和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中,东平段运河是核心区,戴村坝、小汶河是重要的遗产点。

为了深度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唤醒运河千年文脉,东平县成立了副县级的专司遗产保护传承的机构--东平县戴村坝遗产保护中心,目前运行筹备专班成员已经到位;多次组织媒体、作家开展大运河采风行;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发表论文、专著,进行专业研究。

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挖掘其发展历史,规范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建立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东平县卷》。对普查形成的文字材料全部录入电脑,文本和数据专人管理,建立电子档案;对所有项目进行数码拍照,建立图片档案、音像档案。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优先培养传承人,其中端鼓腔、腊山道教音乐、东平渔鼓就是抢救保护的典型项目。


非遗出彩,激活运河文化密码

大运河东平段文化璀璨、非遗明珠灿若星河,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省级8项、市级40项、县级94 项……

糖塑(泰山糖画)(传统技艺,2021年11月公布为第五批省级名录),糖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东平糖塑(泰山糖画)起源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制作糖塑(泰山糖画)要经过熬糖片、化糖片、作画数道工序,作画时讲究“心中有数,一气呵成”。制作者脑海中构思好了图形,随着糖丝均匀细腻得从勺子流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画便跃然而出,趁热粘上一根竹签,便大功告成。

为了传承发扬糖塑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常勇成立泰山糖画艺术研究院,专门对糖画工艺、包装、历史和发展等进行研究;将泰山糖画引进课堂,让更多人走进、了解泰山糖画;把泰山糖画带出国门,让这项有浓浓中国味儿的舌尖甜味非遗走向世界。

正在建设中的东平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坐落于县城文化中轴线上,被列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和山东省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正加紧建设,即将竣工,投用后将对道教音乐、端鼓腔、水浒传说等非遗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展演、保护传承,打造大运河非遗文化的集中承载地、传承地、展示地,为丰富东平文旅资源、绽放非遗魅力提供有力支撑。

在运河古镇州城的“黄河大集”上,县文联、县文旅局开展的“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活动和“山东手造、礼遇东平”非遗精品展销活动,使群众既大饱耳福眼福,又受到浓厚的文化熏陶。

实施非遗展演进景区、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进家庭“五进活动”,激发非遗传承活力。端鼓腔在大宋不夜城、白佛山景区连续展演,四音戏在东平街道李范村社区交流展演,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老湖镇凤凰社区,依托巾帼编织协会,巾帼非遗编织项目正式入驻社区,持续拓展非遗手工编织网络,既活化了非遗传承,又编出了美好新生活。

文旅融合 共赴诗与远方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相得益彰。

东平以水文化为核心,重塑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大汶河文化、水浒文化、湿地文化和渔家文化,做大做强水文化品牌。构建“泉湖”文旅联合体,以省会都市圈水文化为核心,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对接济南都市圈文旅战略,共筑沿黄河生态文化长廊。打造“山湖”文旅共同体,与泰山形成相互滋养、命脉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东平段运河文化特色,开展戴村坝、戴庙闸、安山闸及东平湖原大运河段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了“运河之心”戴村坝遗址公园。

连续三年举办国家级赛事“行走大运河”健身健步走活动,高手云集,观众热情,沿途还有非遗表演助兴。是体育+旅游的又一范例。

打铁花、斗花车、舞乐琵琶......还有壮丽恢宏的仿宋建筑,将夜幕下魅力四射的大宋不夜城展现的淋漓尽致。今年以来,大宋不夜城爆火出圈,风头正劲。灯火璀璨、烟花烂漫、城墙耸立、宫殿盘郁,仅开园两天,大宋不夜城就如横空出世一般刷爆了互联网。水泄不通、人流攒动完美诠释了当时的盛况。而这一现象仍在持续,居高不下。

借势东平文化旅游的崛起,老湖镇以打造渔家风情小镇为目标,先后举办了湖畔赏花节、非遗美食文化节, 最美环湖路,已成著名网红打卡地;精品名宿,尽展传统村落魅力:特色美食,品味舌尖上的湖韵……

拉船号子传承人刘新华说,“我家就在运河岸上住,把运河文化传下去,让非遗活起来,融入到生活里,让小辈们能够喜欢咱们的传统文化,感觉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