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大运河丨数字技术赋能 运河保护“活”了起来

听见大运河丨数字技术赋能 运河保护“活”了起来

发布日期:2016-04-28来源:

大运河不仅具有“遗产”属性,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它还是真正的“活态”遗产,保留着最初的漕运功能。因此,在保护运河遗产的道路上,也需要足够“活”。

去年疫情期间,云游运河小程序上线。小程序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展示大运河的保护成就、阐释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向更多人普及遗产保护的价值理念。

打开云游运河小程序,首先呈现的是大运河的全貌,选择开启云游运河之旅,映入眼帘的是手工绘制的运河文化地图,图中展示了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河道、遗产点。

小程序利用全景采集技术,用航拍和地面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对大运河的遗产点进行数字化采集加工,为游客提供一种不同视角展现运河魅力的方式。在这上面不仅能够实现720度全景观看运河各遗产点,感受运河风光,还能通过图文、视频的形式,了解遗产保护的历史。


△ 杭州市运河综保中心宣教研究部部长 梁心韵

小程序上线到现在已经有十万多人次市民游客感受过运河的风光。针对一些遗产点,还加入了一些动画,也是为了能吸引让青少年来了解运河的遗产价值。

三维拱宸桥

让杭州遗产保护数字化走在全国前列

拱宸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东、西向横跨大运河,为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的三孔薄拱薄墩联拱桥,全长92.1米,它是历史、经济、文化的区域象征,同时也是运河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强有力的实物佐证。

为了提升大运河遗产点的保护水平,2019年起,杭州市京杭运河综合保护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开展了拱宸桥建筑考古研究与复原性展示项目。该项目对拱宸桥进行全方位三维数字化,为考古研究、教育开发、公众展示等提供较准确的三维模型与科学数据。

“活态”大运河的魅力体现在它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游客还是船只总是络绎不绝,这也为拱宸桥的数字化数据采集造成了困难。

△ 杭州运河综保中心遗产监测部(水体治理部)部长 钟峻

该项目采用了全幅的相机、无人机以及大场景的激光扫描仪,多种设备联合作业。浙江大学还自主开发了三维重建的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复杂环境的影响。

通过拱宸桥的文献资料整理与数字化、形制比较研究与历史研究、尺度设计方法复原、材料与作法工艺研究、桥梁结构安全性评估、绘制桥梁结构图等工作,最终建立拱宸桥(包含桥梁水下与水上结构)的营造结构模型。

与传统的照片、文字等记录方式不同,建立好的拱宸桥三维数字模型能够实现对桥身的动态监测。通过周期性监测桥身沉降、变形等数据进行对比,即使桥底出现一条细微的刮痕,也能被发现。

拱宸桥三维模型的建立作为数字化遗产保护手段,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遗产保护专家们的认可。


△杭州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书记、主任  房友强

未来,杭州大运河将继续以杭州“数字治理第一城”建设契机, 打破数字壁垒,联合多部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 围绕资源管理、监测预警、生态保护、涉建项目管理、规划执行、公众服务等业务全方位提升大运河遗产数字化保护水平。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手段,促使运河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